不久前,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大会在我省凤阳县小岗村举办。会议指出,安徽省农业大而不强,主要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。但我省农业资源丰富,科技、市场等方面优势明显,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。特别是安徽处在经济最活跃、消费水平最高的长三角区域,发展农产品加工的企业能够以较低的综合成本参与市场竞争,进入高端市场,安徽完全能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。
6月28日,走进山东省绿沃川智慧农业示范园,连排的玻璃温室十分壮观。有别于传统农业耕作,播种生产线、蔬菜水循环控制系统、蔬菜自动化种植系统、自动喷水设备等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使整个园区充满了“科技感”。
平邑、费县的山楂,沂水、临沭的地瓜……在临沂市经开区,公社联盟食品有限公司将这些特色农产品加工成了山楂片、地瓜干等零食,再通过电商、超市、便利店等销往长三角及全国各地,让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长三角居民品尝到“沂蒙滋味”。公司负责人刘继光说:“我们与费县、平邑20余家农业合作社签订订单合同,发展优质种植基地6700亩,形成了种植、生产、销售一体的供应链模式,为合作农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,并且,启动高标准山楂种植园项目,推动山楂产业转型升级。 ”
6月28日傍晚6时左右,烈日西悬,位于郯城县李庄镇的郯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,农户正在大棚内采摘西瓜。一筐筐西瓜装进车牌“鲁Q”的货车里,次日早晨就会出现在上海的农贸市场。这里同样着眼于长三角农产品市场,主要从事高档精品瓜果栽培、国内外新优瓜菜种苗工厂化生产和销售。
记者 彭园园
2020年,根据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》关于“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”的部署要求,我省启动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“158”行动计划。“1”是围绕优势特色产业,开展“一县一业(特)”全产业链创建。力争到2025年,每个县至少重点培育1个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,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;“5”是指到2025年,全省建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、加工类、供应类示范基地500个;“8”指的是销售额,即到2025年,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达到8000亿元。
在临沂市莒南县,老牌企业金胜粮油已经从事花生深加工70多年。
纵观全国,山东、江西等长三角毗邻省份纷纷瞄准长三角消费市场。长丰草莓、砀山梨、和县蔬菜、定远黑猪肉……基于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安徽农业定位,安徽绿色农产品正加快走向长三角的“餐桌”。
全自动移苗流水线自动化播种、潮汐苗床系统自动化育苗、智能机器人收集运输……在智能蔬菜工厂,记者看到生菜从一粒种子到成熟采摘的全过程,自动化机械贯穿始终。“我们的生菜从播种到收获,约40天完成一茬,比传统种植方式节省三分之一的时间。 ”山东绿沃川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华增介绍说,这些无土栽培的生菜无农药无污染,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,每公斤价格近40元,“通过环控系统,精密调节温度、湿度、肥料,蔬菜能时刻保持在良好的生长环境里,四季都是收获季,从而达到增产增收。 ”
农业增绿保持市场竞争力
6月18日,蒙城县兴农绿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蔬菜,产业园种植的番茄、辣椒等蔬菜畅销长三角地区。 通讯员 胡卫国 摄
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,近年来我省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。在毗邻省份山东,地处蒙山沂水间的临沂市也瞄准长三角广袤市场,积极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。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近日,长三角主流媒体一行来到山东省临沂市,走进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。
2021年,安徽全省规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约6200亿元,在全国位次由2017年的第13位上升到第10位。今后,我省将用市场的逻辑、资本的力量、开放的平台汇聚要素资源,推动绿色食品产业放量发展。
2021年,我省共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56个,销往沪苏浙地区的农产品达475.9亿元、同比增长27%。
文章来源:《长江蔬菜》 网址: http://www.cjsc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704/1821.html
上一篇:蔬菜价格回稳供应足
下一篇:清甜爽口还能抗病毒,“板兰根青菜”在武汉上